很多人对新冠第二波具体是什么情况比较关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具体是什么情况吧!
1、客观地说,看到昔日网红医生说新冠要卷土重来,而且上了热榜,的确很反感,我看了评论,支持留言至少我没有找到。但是,如果此人真是为利益集团服务,实在是太藐视中国人民的智商和中国的法律了,所以,我们至少将其当作一个医生言行听听。因此,我劝大家这个时间节点还是警惕一些。尤其是现在不戴口罩已经常态了,包括飞机上这种密闭狭小的空间,我遇到的也是这样。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劝人之心,特别推荐一贯理性的“牧之野”老师的文章。本文为作者授权,“秦安战略”独家原创刊发,转载自公众号“牧之野”,有很多精彩内容,欢迎大家关注。
2、
(资料图片)
3、理论上讲,从社会层面,第二波的范围会比第一波小,复阳的感受应该比第一波轻。
4、从个人层面,二次感染依然是对身体的削弱和摧残,各自比的都是命硬,愈后的身体影响只有你自己清楚,也没人会再关心你得不得。
5、当医生群在沉寂几个月后再次讨论起身边看到的阳性时,大概就知道,第二波新冠感染快来了。
6、时间节点,曹云龙研究团队预测是五月开始陆续出现上升,张文宏医生选择现在讲也是有原因的。
7、这次大家说的是阳性病例有了一些增多,上海车展上的一些感染例子,除此之外,一些医生也有报告一线的情况,在国际上流行有一定的抬头,提请大家引起注意。
8、张文宏在由上海市免疫学会与Frontiers期刊中国区共同承办的“感染免疫高峰论坛(2023年度)”上作了题为《新冠二次感染》的演讲,主要内容如下:
9、他介绍,数据显示,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6个月后会慢慢出现二次感染,一般规模不大,但如果下一波病毒的变异有效突破了人体为对抗前一波病毒而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会形成感染高峰。他表示,应对新冠二次感染,需关注脆弱人群,不断地监测、预警,做好药物储备,对任何变异株的到来做出快速反应。
10、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美国、英国)均出现了两波新冠疫情。张文宏解释,二次感染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感染过的人免疫力逐渐衰减,二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疫情中被感染。根据监测数据,目前中国很多新冠感染者的情况都是后者。
11、董晨院士在张文宏演讲后提问,为何不同国家二次感染的峰值有高有低?张文宏引用美国传染病专家福奇的话称,“新冠病毒会找到每一个人。当群体免疫的屏障建立起来后,新冠病毒会去寻找尚未建立起免疫屏障的人。所以第一波感染控制较好的国家,第二波感染的峰值就会比较高。”
12、张文宏还表示,“如果在XBB以后,没有新的病毒变异株出现,那么这一波的感染可能从此就慢慢远去,我们一直会看到低水平的、反复存在的epidemic(流行病),如果在XBB以后,又不断有新的变异株出现,那么又会有一波新的感染。但毒力最强的毒株在哪里,我们不知道。”因此,中国正在积极监测。“一方面监测有没有新的变异株进入,另一方面监测新的变异株造成的重症程度是否更高。”
13、
14、面对二次感染,仍然需要关注重点人群。丹麦的一项纳入了7000人的研究对二次感染进行了分析,发现奥密克戎(Omicron)非常容易导致二次感染,其它毒株则不太容易导致二次感染。女性、年轻人、医务工作者更加容易二次感染。
15、第二波新冠感染将是什么情况?没人会知道。
16、个人感觉可能也就像上一波甲流那种情况,大面上不会形成第一波的大流行范围和规模,会是此起彼伏吧,小范围的或许也不小,然后就一直都在,冬季可能还会再有。
17、什么毒株主流行?不知道,怎么流行的?不知道,中国的情况谁也不清楚。
18、得了就回家休息,好了去上班,就这样。
19、在整个社会面,因为要专注经济,怕冲淡了主题,所以最近很多关于新冠的通知、情况搜集都是在坊间传播,未见报道。
20、只要不做检查,你也就不知道是什么。
21、有个节点可以作为风向标,什么时候开始统计让打第四针了,那大概就是近了。
22、因为如果贸然提出打针,会考虑引起恐慌影响,但如果不宣传,很多人不打到时候出问题,就跟刚放开一样。
23、所以看推不推针,身边多少人开始接种疫苗,可能是个比较好的风向。
24、不用囤过多的药,但是必备药和器械应该本身就有,甲流的时候多少人没有奥司他韦应该都知道,这次需要加点眼药水和眼膏。
25、
26、不用焦虑,因为得与不得不是个人努力就能怎样的,纯靠命靠抵抗力。
27、多看着点老人,我们很多人在第一波知道叠加后意味着什么,那是无法言语的痛苦。
28、把自己照顾好,过好每一天,这是个蒙眼狂奔的世界,你认为是怎样,就怎样,跟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都在各自的平行世界,有人要赚钱,有人要享受,有人惜命,无法捏合,难以共情。
29、人群聚集的场所还是少去,虽然到处都不让戴口罩了,但是如果能忍,还是戴着,勤洗手勤消毒的习惯要保持,这不仅针对的是新冠,也包括其他各类传染病。
30、该打疫苗打疫苗,医院可以测抗体。
31、人越往后越会明白,只有健康才是弥足珍贵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别人帮不了你。
32、还是那句话,少得一次赚一次。以一个良好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吧,该做的准备做了,也就没什么好后悔的,很多事又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33、
34、
35、
以上就是新冠第二波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精彩推荐
春节、元宵佳节期间,为确保泉州晋江国际机场飞行安全,有关部门重申:机场净空保护区内禁止民用小型航...
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开展以来,各地铁路公安机关编印资料,制作展板,进车站,上列车,下班组...
过去几个月,成都机场有点忙。5月9日晚,成都至布鲁塞尔全货机航线成功首航,只需14个小时,就将130余吨...
近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向社会通报全省法院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工作情况及10起典型案例。据了解,五年...
南京市19日通报,公安部门在疫情防控期间依法打击各类涉疫违法犯罪行为,截至3月18日,全市共查处各类涉...
日前,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出现下行态势。今年以来,各方共同努力持续稳地价、稳房价...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9届会议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权保障边会18日在广州举办。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针对网络消费乱象,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
当好农民工的“护薪人” 近日,罗某等7名农民工在收到被拖欠的工资后,纷纷打电话向江西省南昌市...
“通讯录里所有人都知道我欠钱了”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守坤 ...
大连宝马车撞人案肇事司机被判死刑 本报讯 记者韩宇 10月29日,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
医院财务迷上网络赌博输光5000万元公款 □ 本报记者 马维博 □ 本报通讯员 汪宇堂 曹...
辊环车削 雕琢毫厘(工匠绝活) 【绝活看点】 23年来,雷虎始终扎根一线,改进钢材轧制工艺...
交警严查超标电动自行车挪用“白牌” 截至昨晚6时,处罚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共计6585笔;下一步将...
明起寒潮来袭 北方气温普降10℃以上 中央气象台预计,本周日北京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左右...
多种蔬菜价格降幅达五成 包括菠菜、蒿子秆等 预计本月中旬蔬菜恢复供需平衡 本报讯(记者...
北京周日最低气温或达-4℃ 本报讯(记者 赵婷婷)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中央气象台获悉,新一股...
昌平一家四口确诊新冠肺炎 天通北苑第二社区升级为中风险地区 朝阳两涉疫校区及16所学校停课 ...
资讯News
04-25
04-25
04-25
04-25
04-25
04-25
04-25
04-24
04-24
04-24
04-24
04-24
04-24
04-24
04-24
04-24
04-24
04-24
04-24
04-24
聚焦Policy
当好农民工的“护薪人” 近日,罗某等7名农民工在收到被拖欠的工资后,纷纷打电话向江西省南昌市...
“通讯录里所有人都知道我欠钱了”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守坤 ...
大连宝马车撞人案肇事司机被判死刑 本报讯 记者韩宇 10月29日,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
医院财务迷上网络赌博输光5000万元公款 □ 本报记者 马维博 □ 本报通讯员 汪宇堂 曹...
辊环车削 雕琢毫厘(工匠绝活) 【绝活看点】 23年来,雷虎始终扎根一线,改进钢材轧制工艺...
交警严查超标电动自行车挪用“白牌” 截至昨晚6时,处罚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共计6585笔;下一步将...
明起寒潮来袭 北方气温普降10℃以上 中央气象台预计,本周日北京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左右...
多种蔬菜价格降幅达五成 包括菠菜、蒿子秆等 预计本月中旬蔬菜恢复供需平衡 本报讯(记者...
北京周日最低气温或达-4℃ 本报讯(记者 赵婷婷)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中央气象台获悉,新一股...
昌平一家四口确诊新冠肺炎 天通北苑第二社区升级为中风险地区 朝阳两涉疫校区及16所学校停课 ...